郎溪县发展“家庭农场”曾经全省领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新问题成为制约下一步发展的瓶颈――
2月19日上午,雪后的大地阳光普照,郎溪县十字镇“家庭农场”主曾庆国扛着铁锹,踩着残雪,来到他的烟叶种植基地清沟沥水。“前几天镇里刚举办了烟叶种植培训班,让我接触到不少新技术。”曾庆国信心满怀,“今年我又流转了60多亩田,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经过多年风雨历练,郎溪县已涌现出像曾庆国这样的“家庭农场”483家,成为推动当地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家庭农场”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包括品牌意识急需增强、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模式还需完善等等。
触屏时代怎样种好田?职业培训造就现代农场主
相对于经营三、五亩农田并“势单力薄”的农户来说,“家庭农场”在经营规模、发展理念和政府扶持等方面占有先机,但本质上仍然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能否发展起来、发展好不好,离不开农场主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网络触屏时代的到来,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人才匮乏是最核心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县“家庭农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种田大户,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一部分人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但是,就多数“家庭农场”主而言,他们与现代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因此,提高科技素养、生产经营水平和现代管理意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提高经营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素质。该县农委副主任邹小龙告诉记者:“我们将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把提升‘家庭农场’主和成员的素质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点,建立‘家庭农场’经营人员培训制度,造就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让他们能种田会种田种好田。”
来源:安徽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