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居家养老的今天,老年餐桌正逐渐变成很多街道、社区方便老人生活的“标配”。记者调查发现,一种名为家庭餐自助方式的老年餐桌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新型老年餐桌不仅方便实惠而且菜单设置也更人性化,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与称赞。不过,由于相关政策的“硬伤”,这种新型老年餐桌的服务模式正面临着“无照”的尴尬。
三菜一汤荤素搭配8块钱
昨天中午,记者刚刚走进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六道口社区的老年餐桌室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饭菜香,“今天中午有三个菜,肉炒杏鲍菇、醋烹绿豆芽和黄瓜胡萝卜炒芹菜,主食是米饭,还有一个紫菜鸡蛋汤”,厨房里,正在忙活的“大厨”薛阿姨告诉记者,“马上就开饭啦,老人可以在这吃也可以把饭菜打回家。”
餐桌室面积不大,只有50多平方米,但开间很敞亮,桌椅板凳干净整洁。“我今天打两份饭带走回去吃,老伴身体有点不舒服”,手拿饭卡的杨树强老人看到记者采访,竖起了大拇指,“物美价廉,我和老伴每天都在这吃中午饭,就是现在没有晚饭,如果有就更好了。”
“现在社区一共有50位老人办了这种老年餐桌饭卡,每顿饭8块钱、荤素搭配,老年券也可以使用”,六道口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腾宇告诉记者,“两位‘大厨’中的薛阿姨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平时就喜欢做饭,再加上家政公司的专业培训,做出的家常菜确实口儿特正。”
记者在菜单上看到,除了家常的各种炒菜,北京人喜爱吃的肉龙、菜团子、饺子、烙饼、二米粥等应有尽有。
菜单怎么定大家来商量
和多数老年餐桌采用与社区附近的家常菜餐厅、食堂合作不同,这里的老年餐桌“其实更像是一种家庭餐自助服务”,张腾宇说,“这家老年餐桌使用的是社区办公用房,负责做菜的两位阿姨都是家政公司通过劳务输出方式派遣来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老年餐桌并没有和餐饮企业或单位食堂合作,而只是聘请了家政服务员来为这些老人提供做菜的家政服务。菜都是和就餐的老人一起商量着定下来的,菜单每两周换一次”
来源:北京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