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属于“兼捕性鱼类”,通常是在捕捞金枪鱼时被误捕。鲨鱼的总体价值不高,其中的60%来自于鱼翅。通常一吨鲨鱼肉只能卖1000美元,而金枪鱼的价格是每吨8000到10000美元,最贵的蓝鳍金枪鱼的船边价高达30000美元一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渔民割下鱼鳍后把鲨鱼扔进海里:显然,同样的船舱,装金枪鱼比装鲨鱼要合算得多。图片为鱼叉手在切割猎获的鲨鱼。
舆论给蒲岐镇扣上的帽子是“最大的鲨鱼屠宰基地”,事实上,蒲岐镇从事的是鲨鱼加工。
“网上的照片误导了人们,我们并不捕鲨,几乎所有鲨鱼都是被捕之后,卖到这儿来加工。有从我国台湾买过来的鲨鱼头,以及欧美捕捞船上割了鱼鳍的鲨鱼。”2011年,时任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琼文向媒体解释。
据了解,蒲岐镇早已没有能够下水的渔船,整个乐清也只有近海作业的小渔船,几乎不具备捕捞鲨鱼的能力。
蒲岐人学会加工鲨鱼的年头其实并不长,当地人说,蒲岐的祖先将鲨鱼视作“海龙王的将”,不敢碰;直到民国年间,渔民因为饥饿,才第一次尝了一条误捕的大鲨鱼。当时,他们剖鲨鱼前点香焚烛,请道士驱邪,之后才敢动刀分鱼,每家一份。
上世纪80年代后,蒲岐人抓住温州人爱吃鱼皮的特点,开始向当地酒店出售富含胶原蛋白的鲨鱼皮。就这样,蒲岐的鲨鱼加工业从鱼肉、鱼皮开始起步。
起初,缺乏技术的蒲岐人把鲨鱼身上最值钱的鱼鳍卖给广州人;直到2000年前夕,蒲岐人才发现用鱼鳍加工的鱼翅在广州能卖天价,于是从广东高薪请来加工鱼翅的老师傅。如今,由于原材料匮乏,当地加工的鱼翅大多只有巴掌大小,这种小鲨鱼在福建只能做鱼丸用。
蒲岐镇一年吸纳的鲨鱼资源占全国的90%,在2004年与浙大等科研机构合作后,当地开发出鲨鱼系列产品:鲨鱼头里的软骨,制成鲨鱼软骨胶囊和“鲨鱼脑”;鲨鱼的龙骨研磨成粉,制成鲨鱼龙骨胶囊;鲨鱼肉除了出口,还做成鱼松;鲨鱼唇和鲨鱼皮,则是温州本地食客喜爱的佳肴;鲨鱼的内脏,制成鱼饲料……在蒲岐,一条鲨鱼的利用率可以超过98%。
来源:腾讯新闻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