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3年,我国食品平均价格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5倍,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菜类价格年均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3.06倍,粮食、水产品、蛋类价格涨幅分别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8、2.6和2.5倍,水果价格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1倍。这些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均明显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一)供需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轮番上涨,累计涨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引起的。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都无法改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其实农产品供应在总量、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1、需求方面因素
(1)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供求变化。从城乡人口数量看,我国农村人口1995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减少,而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5947万人,城镇人口3517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0.96%和29.04%;2012年底有农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47.43%和52.57%。这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36008万人而农村人口减少了21725万人。一方面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的供养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农民的2-3倍,考虑到城镇人口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乡人口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持续上升共同影响,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这也是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