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安徽工程改造提升使小水利工程遍地开花
2024-05-05 09:30    8223 

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短短两个月来,我省各地小水利工程遍地开花。鼓励多元投入、突出新型主体、建立新型管护机制――

“八小工程”通往田间地头

“现在渠道有人管、用水矛盾有人调解,用水更方便了。”日前,在蒙城县篱笆镇,记者沿途看到,良田周围渠畅水清。该镇丰产小型水利工程公司通过竞标取得了篱笆镇境内14座小型泵站、5.98公里干渠、28.13公里支渠、20条大中沟的管护权,成为全县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实行管护服务权转移后应运而生的第一家专业服务组织。

“八小工程”是直接通往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然而,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主体缺位。郎溪县水务局局长陈明华说,按照以往投入规模计算,全县所有沟渠清淤一遍,至少需要二十年,而事实上一般三五年就需要清淤一次。

2010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以塘坝扩挖、河沟清淤、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解决了农民最需要的供水和灌溉问题。然而国家对灌区的管理只到支渠一级,特别是位于灌区渠系末梢到田间的部分,由农民和受益人负担的部分,由于投资、投劳等多种问题不能发挥整体综合效益。

毫无疑问,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面临新挑战。为此,我省提出,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五年时间通过5项改革措施,使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80%以上。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此次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覆盖全省范围内的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突出财政奖补,鼓励多元投入;突出新型主体,适应土地流转;突出创新试点,落实管护主体,建立起一套从投资、建设到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

解决“建”和“管”两难题

“小农水奖补政策的引导力度大,这回一次性筹齐了50万元,我们兴修水利的信心倍增。”在郎溪县亭子山下的凤河村当家塘扩挖工地上,村委会主任梅显明说,在省市县三级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汇河生态农业公司投资30多万元,群众“一事一议”积极投工投劳,当家塘扩大库容一倍多,下游250多亩水田灌溉有了保障。

来源:安徽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