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农民只卖成本价,企业赚点加工费,好米卖不上好价钱,丰收不增收的问题令农民和企业挠头。
两个月后,经过7次跨省对接交流,穿越1000多公里距离架起合作桥,两次活动我市迈出了农民、企业直接握手终端市场的创新脚步,政府职能部门也探索出作风转变的新方向。
面对这种变化,记者不禁问——佳木斯大米为啥这么火?佳木斯大米何以在沈阳站稳脚跟?佳木斯大米趟出了一条什么路?
近日,市农委主要领导二赴沈阳,再一次近距离见证佳木斯大米闯市场的历程,感受佳木斯大米异地火爆销售的全过程,为这“三问”寻找答案。
佳木斯大米为啥这么火?
大伙儿公认东北大米好吃,可是东北大米品牌繁多,品种各异,要想成为大伙儿头脑中旧有概念中最亮的一点,这就需要有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的双保证。
佳木斯大米在沈阳起步就面临这样的尴尬。虽在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同类产品中是“腕儿”,但是走出去跨省销售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就面临着实力十足,名气不足的冷局面。如何能让佳木斯大米的名声热起来,一道考题摆在市农委工作人员和生产大米企业面前。
经过参与沈阳中农大市场第一次展销会的经验积累,大家总结出“先尝后买,尝好再买”这个方法效果明显。用一位企业销售人员的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么好的大米沈阳市民吃了以后都会是咱的回头客。”这种自信不仅一人,所有参展企业都信心满满。因为企业把最好的品种带来目的只有一个:为佳木斯大米这个品牌集聚人气和名气。
桦川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谷盛秋既是农民又是代表合作社的销售员,她两次参展都是销售“积极分子”。说起参展感受她颇为激动:“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如果没有政府搭建这个平台,单靠我们农民自己的力量进驻外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这次带来这个鸭稻米都是有机米,全程人工除草没有化肥的。沈阳市民挺认的,回头客不少。在这快两个月了,我认为在这不是来卖自己家的大米的,我们是来推广佳木斯大米这个品牌的。谁家卖的好,大伙都高兴,因为这说明佳木斯大米让更多人喜欢了。”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