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春季暴雪低温、花期降雨偏少、挂果期大风等不利气象因素之后,阳泉市积极组织果农开展补救,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营销模式等,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开拓市场,使水果产业在产量略减的情况下实现产值提升、果农增收。据市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2905万公斤,实现产值1.45亿元,比去年增加11%。
果业是我市“3+n”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确立的潜力产业之一。今年,随着部分旧果园淘汰、新果园挂果,全市水果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约0.3万亩,达6.45万亩;挂果面积比去年减少0.19万亩,达4.78万亩。在种植面积和挂果面积双双下降的情况下,果业今年又遇到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4月初暴雪、低温,5月气温偏高、降雨偏少,8月初连续遭受大风天气。其中4月发生的暴雪、低温对于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的果树影响最为严重,冻害面积达2510亩。灾情发生后,市农委及时通过农业短信平台发布补救措施,技术人员迅速分赴受灾果园实地指导,组织果农因地制宜采取摘除残花、人工授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园补肥、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水果“翻番”工程是果品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主要包括扩大水果种植面积、改造中低产果园。工程推进中,广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大规模老果园更新改造,新栽果树960亩。在中低产果园改造中,针对部分果园管理水平低、果树树形乱、果园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多发等问题,果农在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采取清理死树枯枝、根治腐烂病、间伐和树形改造、增施有机肥、消灭病害等方式,改造中低产果园1700亩,进一步提高挂果率和水果品质。
来源: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