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台湾泥鳅、南美白对虾……冬至将临,田野里冷风飕飕,而新会睦洲镇黄布村水产养殖户郑锦的一个个白色塑料大棚里,各种类水产鱼虾却暖烘烘地过着冬。
水产养殖行业风险大投入高,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使其健康发展?在睦洲,镇政府指导成立了水产协会,通过各种措施让农户之间互相帮扶抱团,并每年举办多次水产养殖培训,有计划指导养殖户引进优良水产品种,使各类水产品种均衡发展。目前,全镇水产养殖面积已达3万多亩,村村都有鱼塘虾塘,每个农户的水产养殖面积都不少于10亩。
名贵淡水鱼销往一线城市
黄布村被西江环绕,是睦洲的一个岛,村道两边是连片的塑料大棚。睦洲水产协会今年在睦洲镇政府的带动下成立,会员近百人。水产协会设在黄布村,郑锦是会长,他在养殖笋壳鱼、台湾泥鳅、南美白对虾的同时,也与其他农户合作搞水产养殖。
走进30亩的笋壳鱼养殖基地,一只只三四斤重的笋壳鱼被工人捞起来称体重,“我们上市的一般是五六斤一只,这些体重还未‘达标’。”一位工人介绍说,笋壳鱼是名贵的淡水鱼品种,最适合在温度25-30℃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塑料大棚用于它们平稳过冬。
郑锦告诉记者,过几天,他将有1万斤笋壳鱼上市,价格是六七十元一斤,主要销往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酒楼。笋壳鱼为何那么贵?郑锦解释称,笋壳鱼一般要养殖2到3年,不吃饲料,只吃鲮鱼苗等活鱼,因此养殖成本较高,而目前正值冬季,笋壳鱼因肉质弹牙鲜美,市场需求旺盛。
在另一口鱼塘里,记者看到了活蹦乱跳的泥鳅,一只只像安装了弹簧,不停地跃出水面。“这是台湾泥鳅,花尾,扁身,不挑食,可养至2两重。”郑锦表示,再过40天左右,它们就可以上市了,每斤可售15元以上。
成立“农民公司”抱团合作
事实上,郑锦曾先后做过木厂、钩机等生意,直至10多年前才投身水产养殖事业。“在农村,搞种养才是发家致富之道。”郑锦认为,睦洲自然环境优美,尤其是水网众多,且处于西江下游,水质少工业污染,发展水产养殖业得天独厚。在郑锦所在的鱼塘,记者看到,鱼塘边上小河水质很清,手指粗的鱼儿悠然自在地游来游去。
来源:江门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