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崔和:我国冷水鱼产业链尚不健全
2024-05-05 06:55    5404 

11月3日,重庆鲑鳟鱼产业国际化论坛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顺利召开,来自重庆、四川、湖北、青海以及海外从事鲑鳟鱼种苗生产、养殖、饲料及科研的共100余名嘉宾参加了大会。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光,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曲宇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冷水性鱼类增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孙大江,以及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吴纯等分别为大会致辞。

本次大会共有10个主题报告,囊括了国内外鲑鳟鱼行业在养殖、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大江、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陆裕肖、北京汉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李成仑、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研发部经理hanno slawski、爱乐水产亚洲区经理王小洁、美国鳟鱼庄副总经理andrew barfoot、加拿大icy waters公司技术总监兼销售总监jonathan lucasderek hoi、和智力salmofoof s.a公司技术部经理兼市场部经理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崔和在大会上介绍我国冷水鱼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我国冷水性鱼类产量仅8.3万吨

我国冷水鱼养殖的主要品种是鲑鳟鱼和鲟鱼。鲑鳟鱼,早期为朝鲜赠送,后来从日本引进,上世纪90年代,全部从欧美引进。

据崔和介绍,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5900万吨,超过全球1/3。淡水养殖产量260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44%。而淡水冷水鱼养殖产量则为8.3万吨(鲟鱼68%,鲑鳟鱼32%),仅占淡水养殖产量的0.3%,在全球冷水性鱼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3%。

冷水鱼产业链尚不健全

对于冷水鱼产业链现状,崔和谈到了以下几点:

1、与水产养殖其他品种比较,产业链不健全。

2、种苗环节大量依赖进口,育种进展缓慢,种质退化普遍,良种选育滞后。

3、受限于冷水资源,养殖整体规模偏小、分散、环节病害频发,即带来经济损失,又带来质量安全问题。

4、一些养殖池塘老化、设施落后,进排水不合理,不能满足现代水产发展的要求。

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