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菜篮子”保险保住恢复生产的底气
2024-05-05 06:23    7361 

1. 保供给

政府补贴,农民投保,保住恢复生产的底气

11月中旬,室外寒风凛冽,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焦各庄村蔬菜种植大户马自力的大棚里却暖意融融,“这个棚里种的是草莓,马上就要进入采摘期了;那几个棚里种的是芹菜和小番茄,都是专供北京城里超市的。”40多岁的马自力笑呵呵地说。他的蔬菜大棚占地350亩,是顺义区保障首都“菜篮子”供给重点扶持的基地之一。

今年蔬菜的长势不错,销售也不成问题,盘算着一年几十万的收入,老马心情很好。但谁能想到,去年的“7·21”暴雨,几乎让他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会儿水深半米多,100多个大棚淹的淹、坏的坏,蔬菜全部绝收,一场雨让我损失了150多万!”马自力痛心不已。

“多亏上了农业保险,要不就惨喽。”马自力庆幸地说,自己从2009年开始投保了设施险,每个大棚缴纳保费700元,保额3.5万元。“一年1万多元的保费,前两年都没事,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了。‘7·21’暴雨保险公司给我赔付了67万元,一下子有了恢复生产的底气。”

顺义区是北京市“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基地,为了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市、区两级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其中重要的保障措施。

“有了农业保险,能让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的时候,保证基本恢复生产,不至于一下子放弃。”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顺义支公司总经理张欣宇说。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搞养殖风险大,有时候一场病就能让我们赔趴下喽。”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的生猪养殖户曹学义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冷得厉害,自己一个猪场就死了300多头猪,“多亏上了生猪养殖保险,保险公司赔付了6万多元。一头猪的保费35元,养殖户只掏7元钱,剩下的市、区两级财政补齐,有了保险后心里踏实多了。”

和曹学义的感受相同,广东省番禺区海鸥岛渔民高杰星也觉得多了一重保障。“水产养殖业的风险很大,每次台风或者大规模病害发生都让我们养殖户损失惨重。”高杰星回忆,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让他损失了270多万元,1100多亩水面的鱼苗都冻死了。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