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上市,又到了品柑橘的大好时节,但是不能保证买回家的橙子每个都甜,于是,将橙子“摇一摇”会变甜的说法“横空出世”,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记者针对这一说法特地采访了广东省农科院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的数位果农专家,他们均给出了一致的答复。
“捏一捏、摇一摇甜度即刻上升缺乏科学依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钟广炎向记者表示,“摇一摇更甜”的说法,其实更多是品尝者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柑橘类非呼吸高峰型水果影响不大,而苹果香蕉类呼吸高峰型水果甜度要起变化也需要一段时间积累,而非迅速提升。
钟广炎介绍,随着成熟期的到来,果实又依据成熟时呼吸变化情形的不同,而细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呼吸高峰型果实,如苹果、梨、杏、桃、李、香蕉、猕猴桃、番茄,成熟时有一个明显的呼吸高峰,高峰过后果实就很快失去耐藏性,呼吸跃变的发生,意味着果实衰老的开始。
而另一种则被称为非呼吸高峰型果实,后者在成熟和衰老时,呼吸作用虽同样一直减弱,但不像前者较为激烈,反而较为缓慢,不会出现呼吸高峰。钟广炎称,如柑橘类、葡萄、枣、芒果等水果都归于这一种类。
当呼吸高峰型果实上的乙烯受体感受到乙烯后,就会启动一系列成熟反应。果实的呼吸氧气量出现高峰达到生理成熟;果实内的淀粉转化为糖分、青色逐步消退、硬度也开始下降,然后达到最佳的食用阶段。而对于柑橘类果实如橙子、柠檬、柚子等,乙烯除对他们的色泽产生少许影响外,对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实的其他方面成熟的影响并不明显。
“如果说苹果、香蕉摇一摇会变甜还有一定依据。”钟广炎笑言。
记者了解到,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央视财经频道曾经就此进行过实验,结果显示,在恒温下,经过甜度测试仪分析摇晃前的橘子甜度为11.0%,而摇晃后的橘子甜度为11.2%,“摇一摇”后甜度的确上升。
对此,钟广炎表示,央视的实验不够严谨。果实的糖分分布不均匀。他说,虽然央视摇晃前后取样的橘子为同一个,但是插入导管取样的具体位置,深浅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如果插得深一些,可能就更甜,反之则甜度下降。”
此外,他还称,就像人测量体重存在误差一样,每一次测量,仪器也可能存在误差进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