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干货水产品经过工业甲醛浸泡之后可以变成鲜活的水产品。这一消息被常某得知后,他就开始昧着良心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的黑作坊,并且将这些有毒食品销往农贸市场。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水产品的安全。
11月15日,42岁的黑作坊老板常某坐上官渡区法院的被告席,面对即将到来的牢狱之灾,他悔恨不已,并当庭悔罪认错,祈求宽恕。常某供述,自己只吃自己销售的牛肚和黄喉,因为这两种食品没用甲醛浸泡。他知道工业甲醛浸泡过的鱿鱼有毒,怕吃了中毒,所以他从来都不吃自己卖的鱿鱼,但为了赚钱,他还是昧着良心用工业甲醛浸泡鱿鱼卖。经过官渡区法院审理,一审判处常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 万元。
工业甲醛泡鱿鱼 干货变新鲜货
42岁的常某是山东菏泽人,2009年来到昆明打工,去年10月开始想到了一条发财路。他开始从安康路一家市场里进来干的牛肚、黄喉和鱿鱼,用水浸泡,使这些干的水产品变成鲜货,从而冒充新鲜水产品对外销售。除去进货成本和再加工费用,他能赚取每斤2元的差价。
为了让鱿鱼水产品有好的销量,常某动起了歪脑筋。今年年初,其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甲醛浸泡鱿鱼的方法。通过杂志学艺,加之书上没有说明用甲醛浸泡食品是有毒的,所以他当时并不知道甲醛是有毒物质。于是,常某买来500克工业甲醛,做了3次试验。试验中,每次浸泡鱿鱼时放入的甲醛量均不相同。前两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由于放入工业甲醛过多,导致鱿鱼变成了烂鱿鱼,但第3次试验成功了。对于到底应该放入多少甲醛,常某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凭个人感觉。如何判断试验成功,对常某来说,就是看浸泡后鱿鱼的颜色和保鲜的时间,保鲜时间能长一点就证明试验是成功的。
不吃自己的鱿鱼 因为知道有毒
今年4月25日,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渡分局执法人员突查了常某的黑作坊,当场查获26公斤工业甲醛泡过的鱿鱼。经送食品安全权威部门检验,每公斤鱿鱼中含有甲醛396毫克。
来源:中国水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