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凤台县传出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该县引进在沉陷区等水体内种植的300亩“芦苇稻”试种成功,并喜获丰产。
凤台县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目前年产原煤4000万吨以上,是安徽“火电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伴随煤炭的开采,这里每年都有上万亩土地沉陷,预计该县最终将有近30万亩土地沉陷到水下。如何变废为宝,让大量沉陷区水面产“金”生“银”,是困扰该县多年一直未解的难题。据了解,“芦苇稻”是打破植物只能进行近缘杂交的常规,借助超远缘杂交技术而研发的全国独创新成果。“芦苇稻”株高穗大,适应深水种植,它的研发成功,无疑让凤台县破解沉陷区发展难题有了新希望。
相关专家组抽样测量表明,凤台县在沉陷区水面试种的300亩“芦苇稻”,株高在2米左右,最高达2.15米;穗长20厘米左右,最长达30厘米;每穗有稻粒220粒左右,最高达300多粒,均高于常规水稻品种的长度和籽粒数;平均亩产水稻可达400公斤左右。
“芦苇稻”在凤台县的试种成功,让该县采煤沉陷区干群看到了面积庞大的沉陷区水体里隐藏的巨大财富,大家奔走相告、跃跃欲试。
(淮南日报)
来源:淮南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