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食用菌之都”福建古田年产银耳百万余吨 销路不愁
2024-05-05 04:56    2251 

图为食用菌公司员工正在对香菇进行产品分类分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七年前,从福建福清携200万元来到古田县泮洋乡建兴村投资生产银耳,杨谋明至今还庆幸自己当年所做出的选择。

“我走了许多地方后才发现,只有这里的地理条件最适合生产银耳。”杨谋明在这里建了80多间生产房和发菌房,每年可产出银耳100余吨,客商从四面八方前来收购,销路不愁。

山峦起伏、河谷交错,冬短夏长、气候温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古田当地老百姓热衷于种植食用菌,也吸引了不少农业大户前来投资,在当地,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30多万人。

2012年,古田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11.96亿袋,鲜品总产量近71万吨,生产产值36.8亿元。“古田已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示范县。”古田县委书记吴达金说,食用菌产业对古田县来说,是老百姓的钱袋子,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则是保护支柱产业的生命线。

走进古田县的乡村,随处可见一座座菇棚。来到这些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菇棚里,一阵阵菇香扑鼻而来,菇农们各司其职,有负责种植的,有采摘的,还有一些老者在一旁为采摘下来的菌菇剪蒂。

在杨谋明所开发的森农食用菌生产基地里,50多位菇农在这里工作。菇农吴回春告诉记者,“我们的收入和银耳每年的销售情况直接挂钩,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十几万,差的时候也可能亏本,银耳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很高,管理要很严,连清洗的水都要山里的泉水,稍有一些污染,一年就白干了。”

“老百姓视之为命,我们更是要打造好。”古田县农业局黄有存坦言,上世纪90年代,古田食用菌产业曾因熏蟥增白加工事件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图为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正等待采收的银耳。

“痛定思痛,随后,我们挨家挨户向老百姓讲熏蟥增白对人体的危害,告诉老百姓添加有毒化学品是违法的。”黄有存说,“我们还加强了日常的监测,通过随机抽查等办法,加强产品质量把关。”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