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渔港的发展建设,经过不断采取各项措施推进其发展同时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等,福建省的渔港终于将要迎来了发展春天。
报道称,基础薄弱、投资数额大、建设时间长、管理力量不足,这是长期摆在渔港建设面前的“老大难”。随着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我省将破解难题,全力打造现代化渔业港口。
《意见》要求,完善渔港功能,新建、改扩建各类渔港及避风锚地,逐步形成以中心、一级渔港为主体,二、三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为支撑,融渔船安全避风、渔货集散、渔业生产、加工贸易、运输补给、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港口。力争到2015年,渔船就近避风率达75%以上;到2017年,基本实现所有渔船就近避风。
让所有渔船有家可归
“渔港建设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千万万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省的渔船避风率从"十一五"的45%提高到如今的65%,但是还不够,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让所有的渔船都有家可归,有港可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充满信心。
据统计,全省已立项的渔港项目共237个,包括10个中心渔港、11个一级渔港、43个二级渔港、173个三级渔港。目前,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中有7个项目已建成,4个基本建成,80%的二、三级渔港也已建成,基本解决了全省65%渔船的就近避风锚泊问题。
尽管如此,还有35%的渔船没有合适的地方避风,平均每次台风过后我省会有50多艘的小渔船受损。除了数量不足外,福建渔港还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况。据介绍,有许多渔港港池及掩护水域偏小,码头设施陈旧老化,安全保障水平较低。伏季休渔和台风季节,大量渔船蜂拥至中心、一级渔港,往往造成港内渔船数量过多、密度过大,带来碰撞、火灾等安全隐患。
“每次遇到台风,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避风,每趟都要花掉几万块。”在霞浦县长春镇,一位渔民告诉笔者,为了安全,不得不忍痛花这笔钱,就盼望能有个好的渔港可以就近停靠、避风。
多元投资打破资金瓶颈
来源:中国水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