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水产养殖保险起步晚 推进亦艰难
2024-05-05 04:23    6783 

尽管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近两年发展迅猛,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等,养殖户都是损失惨重,为此水产养殖保险开始出台并且推广。按正常年份,当下正是螃蟹大规模上市时间,但安徽淮南市施加湖河蟹养殖大户邱船海却开心不起来。“今年七月旱情严重,光成本投入就比往年增长近一倍,虽没旱死,但螃蟹普遍偏小。”

因湖面大,养殖户损失还不是很重。但对精养户们来说,干旱简直是“灭顶之灾”。安徽霍山县7家养鳗场死亡幼鳗60万尾、成鳗15吨,损失达810万元。 “农民种田都有保险,遇旱涝灾害都可以得到补助。养殖户为什么就不可以效仿呢?”霍山县鳗鱼养殖大户老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苦不堪言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水面资源丰富,适宜淡水养殖。多年来,受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加之渔业生产缺乏有效风险防范机制予以保障,渔业生产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巨大,严重制约了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渔业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鱼长三伏猪长秋”。7月下旬以来,安徽天气持续高温干旱,范围广,强度大,同期降水减少70%以上,其中江淮、皖南地区旱情严重,致使湖泊、水库蓄水锐减,池塘水位偏低,加之持续高温35℃以上,全省渔业生产损失较重。在一些精养池塘中,长期干旱使得池塘蓄水少,养殖密度增大,鱼塘缺氧浮头现象普遍,泛塘死鱼增加,尤其是池塘养蟹和特种水产设施养殖损失严重。截至8月20日,安徽全省渔业受灾面积152万亩,损失水产品5.8万吨,其中鱼种0.43万吨。旱灾已造成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约7.4亿元。

安徽省渔业局专家说,持续高温干旱,加之农田抗旱灌溉,淮河以南部分山区、岗区池塘和小型水库干涸,其他湖泊、水库水位下降,部分鱼类及濒危珍稀水生动物栖息场所锐减,造成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污染问题凸现,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8月中旬,安徽省铜陵市持续高温干旱,因水位下降,水温升高,该市顺安河中死鱼陆续增多,漂浮在岸边,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流附近的一些村庄,只好组织村民进行掩埋处理,避免死鱼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来源:中国水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