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武隆种植的高山蔬菜大多都是以大白菜、白萝卜和莲花白这传统的"三白"蔬菜为主,不但品种单调,而且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度差,菜农种菜效益不高,而且由于"三白"蔬菜根肿病的侵扰,导致武隆高山上万亩土地不能种菜而荒芜。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引下,如今,武隆高山蔬菜已摆脱单一模式,筛选出适宜高山的蔬菜新品种和抗根肿病的品种28个,菜农可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变着花样种菜。
怪病困扰菜地荒芜
武隆县双河乡木根村村民张文生家有30亩高山菜地,如今,这些菜地里根据季节、市场供需等情况的不同而种植有番茄、四季豆、辣椒、黄瓜等多个品种,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
不过就在5年前,他这30亩地里还只能选择种植大白菜、白萝卜和莲花白这传统的"三白"蔬菜。由于"三白"蔬菜根肿病的困扰,他有5亩菜地无法继续种"三白"荒芜了长达1年多,每亩地的经济损失3000多元。
"如果根肿病再继续扩张,其余的20多亩菜地将全部遭殃,那我只有去喝西北风了。"回想起当时的境遇,张文生现在还有些后怕。
从2008年开始,重庆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长、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田时炳等人,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武隆对高山蔬菜的种植结构进行实地调研。
以田时炳为首的研究团队发现,武隆的高山蔬菜,过去几十年都是种植"三白"由于农民科学种菜水平低、土壤连作障碍严重,"三白"蔬菜的根肿病(被称为"蔬菜的癌症")严重导致高山上万亩土地不能种植蔬菜而荒芜,高山地区的农民返贫严重。
此外,由于菜农们外界信息不畅,平时只顾埋头种菜,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度差,农民种植蔬菜的效益不高、不稳。
新品种能抗根肿病
了解到实际情况的科技特派员们决定先从蔬菜种植结构上做文章,增加菜农们可供种植选择的蔬菜品种。在重庆市科委和武隆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田时炳所带领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武隆连续开展了5年的科技研究与示范工作。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