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一个盛产海鲜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渔业经济发展已然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发展对象。其中,水产品出口更是重中之重,是海南省海洋渔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
虽然2012年我省水产品出口量额双增,但受欧债和美债危机影响,国际水产品市场不景气,加之越南巴沙鱼和美国狭鳕鱼等对罗非鱼市场占有率的冲击,海南水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
如何在稳住国外市场的同时,打开国内市场,让海南水产品的销售由依赖出口,变成内销和出口“两条腿走路”?这已经是不得不讨论的问题。
现状:国内水产品市场潜力大,开发力度却不够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水产品产量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也日益增加。
我国的人均水产品消费水平逐年上升,2000年24.21千克,2010年增加至32.15千克,总计增长32.81%,年均增长2.56%,预计2013年可达到33.58千克,预示了国内水产品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省内销国内市场的产品主要为对虾、带鱼、罗非鱼、金鲳鱼以及海捕产品,2012年内销水产品总量(含省内消费)约为当年水产品总量的80%左右,其中销往内地水产品总量约100万吨,产品以活品、冻品或原料为主。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省水产加工企业投资定位主要以出口为主,长期形成依赖出口的理念。加上内销市场管理不规范,流通渠道不畅,造成企业对内销市场认识不足,内销市场开拓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海南水产品企业缺少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品牌创建的滞后,健康岛、无公害等名特优水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品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内的销售和产品效益。同时,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内地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对我省水产品比较陌生。
市场基础薄弱,内销市场难以打开。
转型:部分企业初尝内销“甜头”,产品开始变化
尽管海南水产品企业还没能打开国内市场,但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国内市场的巨大前景,产品由以前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来源:中国水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