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埠湖盛产红菱、鸡头菱等水生蔬菜,在红菱生产中,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乡农民戚良浩利用当地小红菱杂交,培育出“淮菱1号”,前不久,这个“淮菱1号”被安徽省农委非主要农作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红菱新品种。
仲秋,孙庙乡瓦埠湖畔,水稻已经成熟显露金黄。瓦埠湖面波光粼粼,水鸟翔集,景色怡人。浅水中,鸡头菱正在收获,红菱也即将成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水生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红菱产量,优化红菱品质,淮南市丰浩水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戚良浩在引进江苏优质红菱品质的基础上,与本地小红菱杂交,得到了“淮菱1号”红菱新品种,如今,这个新品种正加快繁育,以利于进一步推广。
瓦埠湖畔的新品种繁育基地是一处独立的水塘,周围是稻田,没有其它的红菱品种,避免杂交,保证红菱新品种纯粹。水塘中的红菱覆满水面,其长势茂盛、生机盎然。戚良浩介绍,过去瓦埠湖都是本地的小红菱,后来他们合作社从江苏引入了“金湖扒菱”品种,品质好,产量高,成为当地主要红菱品种。
在红菱种植生产过程中,戚良浩进一步考虑,能否在“金湖扒菱”品种中加入本地小红菱的基因呢?本地小红菱肉质紧密,嚼头更好,并且本地品种更适应当地水域,长势好,抗病性也强些。
善于琢磨的戚良浩便开始了培育红菱新品种的进程,他选择长势旺盛的红菱亲本,在红菱开花的时机,将“金湖扒菱”和当地小红菱进行人工授粉,这样,所结的果实便是杂交品种,待果实成熟时,戚良浩选择性状好的红菱果实留种。第二年,再重新选择水塘,以利品质纯粹,避免其它红菱串种。就这样,经过几代提纯繁育,戚良浩把品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向省农委申请鉴定。经过专家评判和审定,戚良浩培育的红菱被确定为新品种,被命名为“淮菱1号”。
戚良浩说,自己一个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能培育出水生蔬菜新品种,感觉很自豪。下一步,他要把这个优质红菱新品种种植到瓦埠湖中,以利增产增效。有了这个开头,自己培育新品种的信心更足了,他还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生蔬菜品种。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