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二届全国淡水渔业发展研讨会在江西省九江市远洲国际大酒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水产种苗、饲料、药品企业、渔业主管部门、水产协会、水产品批发市场、投资机构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据悉,本次会议在国家 “十二五”规划“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水产品出口加工优势产业带”的背景下组织召开,目的是把握淡水渔业发展迎来的新机遇,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引导产业持续发展,共商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我国现在是水产品养殖大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竭,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消费者需求,我国才加快水产养殖的发展,把水产品生产从捕捞转向养殖。当时我国曾大规模引进新品种,至今总计260种之多,其中一些品种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崔和认为,引进品种有效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推动了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了养殖水产品产量的大幅提升。但是他指出,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还很落后,尤其应该提高淡水水产品综合加工水平,按照一条鱼一个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大宗淡水鱼产业化进程。
不同于海水水产品消费以加工产品为主,目前我国淡水水产品消费主要还是鲜活产品,淡水水产品加工才刚刚起步,华中农业大学熊善柏教授分析了淡水水产品加工的发展前景,他认为现在国内消费人群和市场需求在发生显着变化,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体,传统的以鲜活产品为主的消费模式正在向产品方便化、功能化、多样化方向转变,这种变化为淡水水产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江南大学许艳顺博士认为,淡水加工产品要适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要保证产品新鲜、美味、营养、方便、健康,要做到这些,需要企业和研究机构不断地利用新技术,研发新的产品。熊善柏强调,大宗低值鱼可以通过食品加工和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实现高值化利用,比如利用鱼鳞和鱼骨加工成为鱼蛋白肽-鱼骨钙咀嚼片等。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