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上半年广东中高端养殖水产品生产形势分析报告-甲鱼篇
2024-05-05 01:49    9513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 麦良彬

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华鳖业发展已呈周期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态势。近年来,在市场供求和经济利益驱动下,中华鳖业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当下,近该产业积累下来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爆发了,遭遇前所未有的强寒流袭击,集中在供过于求上,主要表现价格暴跌上。

根据全省水产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点数据,2013年上半年,商品鳖出塘量169.58吨,经济收入824.7万元,平均单价为48.64元/千克,与去年同比减少14.52%、45.98%、36.78%。而且环比也处于下降状态中。目前,中华鳖系列产品市场价格整体水平低于其养殖生产成本,全行业亏损已成为残酷的现实。造成该局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1、总量不断增加。经过3~5年艰难调整,到2012~2013年,中华鳖业发展在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和渔业生产布局优化调整过程中抢占了制高点,逐渐走出低谷,走上全面复苏、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表现在每年苗种繁育量、投放量和养殖面积、产量和商品鳖市场供给量每年均以20—30%的幅度增加,生产过剩逐渐被积累出来。

2、单产大幅提高。中华鳖养殖龙头企业和大户们通过开展渐进式综合系统性技术创新,单产获得大幅度提高。以浙江温室养殖模式为例,中华鳖养殖平均单产已由过去11.5~13千克/平方米提高到17.5~20千克/平方米,最高甚至达到28千克/平方米,而广东保温+外塘生态养殖模式也一样,平均单产已由过去1500~1800千克/亩提高到4600~5000千克/亩。这就意味着即便不增加投苗量和养殖面积全国中华鳖养殖总产量也实现了翻番。

3、苗种给力助长。中华鳖日本品系被成功广泛推广,该品系中华鳖及其和其他品系杂交都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和品质优良等特点,过去每投放其他品系中华鳖1万只苗能实现产量4000千克,而现在投放日本品系或与其杂交品系中华鳖1万只苗能实现产量6000~7000千克。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