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市场丰产在望
农业部在9月供需报告中上调玉米单产0.9蒲式耳至155.3蒲式耳/英亩,中部平原及南部地区单产水平较高,玉米播种及收获面积维持不变,国玉米主产州的早霜风险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具体分布在北达科它州、南达科它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及爱荷华州,具体的风险时间段在9月26日至10月12日,潜在的受灾产量达11.2亿蒲,但目前温度在17度左右,预期威胁不大。美国玉米收割已经开始,丰产在望。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8.43亿蒲式耳,较上月预估增加了8000万蒲式耳。不过,由于期初库存及进口减少,2013/14年度美国玉米供应总量仅上调了1800万蒲式耳至145.3亿蒲式耳。预计饲用/残余、乙醇及出口等各项需求数据不变,使得2013/1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提高1800万蒲式耳,达到18.55亿蒲式耳,是上一年度库存水平的2.8倍,库存消费比提升至14.6%.预计农场玉米均价在4.4-5.2美元/蒲式耳之间,较上月下调了10美分。由于美国农业部产量数据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136.2亿蒲式耳,呈现利空基调。
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中,美国农业部下调了其他国家的玉米产量250万吨,主要是阿根廷、加拿大、巴拉圭等国种植面积低于预期,并相继下调了上述国家的饲用玉米需求及出口量。预计2013/14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1.5142亿吨,较上月增加125万吨,主要是美国和巴西的库存预期增加。南美玉米正处于播种期,对应1405供应还要看天气状况,但就目前美国市场丰产以及中国国内供应充足的状况看,玉米下行压力较大。
2、进口成本降低,预期进口增加
随着美盘的下跌,玉米进口成本下滑,目前进口成本2026元/吨左右,哈尔滨玉米价格在2200元/吨左右,进口成本持续的下滑,进口利润增加,周四公布的9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3/14年度进口预估为700万吨。
3、国内产量高位、库存有望进一步增加
今年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遭遇严重涝灾,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同时出现超警戒水位。不过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其对国内的大豆、玉米生长影响非常有限。
来源:和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