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浙江武义600多亩旱地山稻成景观
2024-05-05 01:17    1966 

初秋时节,在武义县桃溪镇东垄村海拔四五百米的后阳弄高山上,600多亩齐腰高的旱地山稻成了一道奇妙景观。

六旬老汉陈舍男是旱地山稻的主人。9月9日,陈舍男驾驶吉普车爬上后阳弄,察看山稻长势。看到山稻陆续抽出了丰硕的稻穗,陈舍男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年农历芒种(6月5日)前,他在后阳弄、大路山、胡宅、南湖等地播下1000多亩山稻种子不久,就遭遇连续将近50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尽管山稻耐旱,他还是对山稻的生长揪心不已,现在总算“挺过去”了。

据了解,山稻属于旱作生态型作物,生长无需水层,耐旱耐瘠性极强,其根系发达,须根入地最深可达1米,十分适合在油茶林等新开林作物基地套种,并能起到帮助林作物幼苗遮阴、固土保墒、抑制杂草、提高肥力等作用。笔者连根拔起一簇山稻,惊奇地发现,稻根看上去就像一棵树苗的根,细长的根须抱泥成团。

前些年,陈舍男和儿子在省林科院专家帮助下,在武义各地建了2000余亩油茶林。去年,考虑到油茶前五六年没有收益,在专家指导下,他在种了油茶幼苗的山坡上试种了十来亩“百灵一号”山稻。结果每亩打了200多公斤稻谷,稻米口感很好,裹粽子、酿酒口感更佳。除了留足今年的稻种,去年收割的山稻每公斤卖100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这种奇特山稻不需育秧、不要除虫,像栽豆、种树一样满山播撒稻种,让在水田里种惯了水稻的农民啧啧称奇。东垄村76岁的老农陶土金今年已在陈舍男的稻山上干了八十来工。他说,如果不是亲身在山上干活,在连豆、玉米等都不太好种的山坡上种稻还真难以置信,今年这么难熬的高温天气,山稻都安然无恙,真是奇了。

来源:浙江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免责声明: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