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参南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鲍南养,但是海参产业和鲍鱼产业是不一样的,品牌建设就是最大的不同点,海参产业是水产品中品牌效应最强的,大连海参一直在强调原产地的品牌海参,定位本身就和福建海参不一样了。
“回顾棒棰岛的发展,每向前跨出一步,在当时看来都是冒险的,但正是这些在当时看似冒险的举措,一举成就了中国海参产业的的领军企业地位。”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棒棰岛”)董事长刘春宝如此评价棒棰岛的发展历程。棒棰岛率先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连锁化营销,并参与制定海参行业标准,三十年间,从一口锅、两口缸的家庭式作坊到摘得业内首枚中国驰名商标的水产行业十强企业,可以说棒棰岛的发展是中国海参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公消费”影响下的海参行业,是低谷期也是转折年,与此同时,南参北养发展势头渐强,海参市场最后走向何方?《水产前沿》记者在第二届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之际,就海参行业趋势以及棒棰岛的发展方向采访了棒棰岛总经理吴岩强先生。
致力全产业链发展
fam: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棒棰岛?
吴岩强:棒棰岛成立于1983年,目前公司拥有海域两万亩,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起,由棒棰岛建设和管理的国家级刺参原种场,沿蛋坨岛周边5000亩海域为核心保护区,为海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一万多亩放流增殖区,经过多年的投石遭礁已形成海洋牧场,底播的海参苗经过2-3年的生长即可成为商品海参。
fam:您觉得在棒棰岛的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