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猛,不仅养殖面积明显增加,养殖密度也更是加大。不过,在众多的水产养殖中,您听说过跨国养殖吗?如果没有的话,今天就带您见识一下。
连江渔民尝鲜跨国养殖
与印尼三林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当地建设渔场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据东南网讯,12日,公司首批生产用具装箱完毕,启运印尼,准备在当地建设渔场。这开创了福建省海外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先河,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
该公司由连江县坑园镇的15名渔民组建而成。长期以来,池塘滩涂养殖、网箱养殖和浅海养殖占坑园镇农业总产值98%以上。2003年可门港开发以来,全镇征地收海面积达4万多亩,养殖面积锐减,劳动力转移迫在眉睫。
参与投资可门港建设的印尼三林集团,在老挝、越南等已有跨国开发农业的成功案例。连江渔民可否与其合作,在印尼养鱼?2011年,坑园镇干部找到三林集团,双方一拍即合。
去年5月,公司成立,前期总投资2000万元,三林集团占股70%,南洋水产占股30%,前者负责海域使用权的审批及相关协调事务,后者负责水产养殖事务。
目前,华新渔业已取得印尼加朗岛附近1.1万公顷海域使用权,本月将全面启动渔场建设。而南洋水产选取15名技术可靠、经验丰富的坑园渔民作为第一批出国人员,他们将于26日前往印尼。
据悉,加朗岛的渔场将建成高标准绿色养殖渔场,每个标准框养殖密度不超过500尾,超过2万框要配种700亩以上的藻类。“这将有效防止水质富营养化,与以前在坑园镇各自散养的状况完全不同。”首批出国渔民之一的吴为健兴奋地说。
按计划,南洋水产今年底养殖面积将达10公顷,养殖鱼类以高档的斑鱼类为主,如东星斑、老虎斑等。明年下半年起,每3个月养殖面积翻一番,预计3年内可实现年产值1亿美元的目标。
按中印合作双方的构想,养殖产品不仅面向我国大陆,还将开拓港澳市场、国际市场。双方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为了便于产品向国际国内市场扩散。
“养鱼是我们的老本行,老行当要有新梦想。”南洋水产负责人郑树立说,渔场只是连江渔民印尼创业的第一步,未来公司还将在加朗岛上建设育苗场、饲料厂及加工厂,形成完整的水产产业链。
来源:东南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