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竹岔岛西边这片海域将来会建海底鱼礁区。建成以后,这片海域的海底将成为一片海洋牧场,不仅可以增殖高质量的底播海参 、鲍鱼,还可以改善海洋局部环境。”老尹家海参负责人尹宝昌说。记者9月11日采访获悉,西海岸目前有数个已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底人工鱼礁。海洋渔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人工鱼礁建成后,相应海域生产能力能大幅提升。
人工鱼礁可让海洋“创收”
“大海这几年变穷了。现在哪还有以前的场景:站在小渔船上,一网撒下去,拖上来的网里满是鱼、虾、蟹。”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刘永强说。采访中记者也获悉,许多海边长大的市民、至今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从事海产品养殖的养殖户都有“大海变穷了”的感触。
随着“蓝色经济”这一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是一个受到颇多关注的话题,而海底人工鱼礁对于增加海域生产力、修复海洋环境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人工鱼礁建设是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的重要措施,对补充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带动休闲渔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老尹家海参负责人介绍说,等鱼礁区的海洋生态环境恢复之后,除了能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海参、鲍鱼外,其他原生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藻类等也都会恢复原有的生机,许多人眼中已经“变穷”的大海能够重新“富起来”。
带动海洋渔业发展多面共赢
据悉,人工鱼礁建成后,可形成的大型天然渔场,可以发展休闲渔业,带动滨海旅游、观光、垂钓等事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