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已经10天了,岛城5000余条渔船纷纷扬帆起航,为市民捕捞新鲜的海产品。这些渔船都在哪里作业?会给我们老百姓餐桌带来哪些美味?今年海货产量和行情怎么样?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探访。
发布
近海捕捞以增殖品种为主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今年秋汛开捕后,不带冷冻设备大马力渔船主要作业海区分布在黄渤海交汇区域的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等一带,渔获物主要以鳀鱼等低质鱼类为主,捕捞产量同比增加10-20%,对船(两船拖一网)日产量2-2.5万公斤,日产值4万元左右。部分带冷冻设备大马力渔船南下作业,捕捞对象也以鳀鱼为主,经济鱼类如带鱼、花鱼、鱿鱼、大鲅鱼、鲳鱼、沙丁鱼等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大鲅鱼产量增加较多,鲅鱼资源较往年有好转的迹象,中等规格的带鱼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多,往年不多见的沙丁鱼,也有了较好的产量。
小马力渔船主要分布在沿岸近海作业,以捕捞增殖品种为主。目前全省已回捕海蜇、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等增殖资源3.9万吨。除渤海情况相对较好,山东南部受气温异常、浒苔旺发等恶劣环境影响,对虾捕捞产量不如去年。梭子蟹资源量好于去年,单船一般日产梭子蟹50-100公斤,最高500公斤。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小马力渔船得益于前期增殖海蜇资源产情较好,收益好于去年,其他地区小马力渔船的产情不太理想,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0%。
探访1
灵山岛附近海域
鲅鱼刀鱼鲳鱼比较多
来自胶南斋堂岛的船老大石发存手底下的两条铁壳渔船发动机功率都在400马力左右,是积米崖渔港靠泊船只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出去一趟两条船光是柴油就要准备100桶,每桶200公升,冰块要加15吨,船上工人也有10个左右。成本太高,没有收获也不敢轻易回来。”
石发存告诉记者,往年自己的船一般是在离岸20海里左右的灵山岛附近海域作业,但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出海收获往往很不理想。“没办法,那些一二百马力的船都开始往远处跑,基本上都到离岸五六十海里的地方了,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了,今年准备往深海里走一走,碰碰运气吧。”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