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只成熟大鲵卵与公鱼分离,9月10日,在济源市济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成功,此举标志着济源基本掌握了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
据济源市渔政局有关专家介绍,此前我省有少数县市规模养殖大鲵(又名娃娃鱼),但主要是人工繁殖,像这样在仿生态环境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繁殖大鲵,在全省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8月中旬,济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繁殖场先后有3对亲本大鲵产卵,共计1000余只。截至9月10日,时间最长的已超过一个月,最短的也有22天。9月10日,所有成熟的鱼卵全部与公大鲵分离,被送往承留镇上观村的大鲵养殖场。
济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太国告诉记者,大鲵繁殖的成功率很低,是世界性难题,相对于人工繁殖,仿生态环境下自然繁殖大鲵,有利于种大鲵性腺的自然成熟、同步发育和自然产卵孵化,可延长种大鲵的寿命,对大鲵这一古老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将产生积极作用。(郭长秀,窦荣选)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