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宋坪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枣树被成熟的枣子压弯了枝头。正顶着烈日采摘枣子的6组村民王艳红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今年的枣子会结得这么好,6亩枣树还没进入盛果期,今年就产枣7000斤了,自销价每斤6元,收入42000元,枣子产量和收入比去年增加一倍多,现在咱家的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
王艳红介绍道,过去她家除了单一种植水、旱粮作物,收入的主要来源就靠房前屋后那10多株百年枣树,但由于多年都没有新的发展,每年卖枣的收入也就一两千元,只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多亏前几年产业扶贫项目在我们村实施,以每亩高达500元的补助鼓励村民种枣,我家率先在村里动起来了。如今我家的枣树也由从前的10多株发展到了300多株,如果全面进入丰产期,今年可产枣20000多斤,收入可达10多万元”。
2007年,上级50万元的产业扶贫项目为宋坪村带来发展生机,村两委在东坡区扶贫移民局和秦家镇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山区道路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在产业兴村上根据当地百年“王山土枣”独具的特色和潜在的优势,因地制宜把扩大土枣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项目首选,迅速组建并依托“王山土枣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培训提高村民种枣技术知识,提出发展一亩枣树给予500元的项目资金补助,让村民种枣积极性迅速高涨。村两委顺势组织抓好百年老枣树资源的整合繁育,让母本树根多生快发出新的树苗,动员村民在农户房前屋后、山坡地坎、沟边路旁等成片进行栽植。同时,还从外地引进优质枣树幼苗,通过直接栽植或与本地母本枣进行嫁接的方式,免费向农户提供,弥补种苗的不足,实现“一村一品”的种枣格局。
截至目前,全村种枣面积已由2007年的70余亩扩大到800多亩,枣树株数由不足5000株发展到4.8万株,其中以当地老枣树自生繁育的枣树苗就占到80%,达到3.84万株,今年枣树挂果投产面积约占40%。“我种了200株土枣树,今年还不到一半的树挂果,就产了3000斤,扶贫项目使水泥路通到村组和农户,商贩自己上门收购,我这些天采摘的鲜枣,没出过门就卖光了。”村民王学在说。
宋坪村村支书邹先金告诉记者,去年受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全村土枣产量仅有12万斤,今年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预计总产24万斤,实现卖枣收入122万元,全村170户种枣农户,仅此一项户平收入7100多元。几年后如果800亩土枣全面投产,每亩可产枣子2500斤,总产量将达到200万斤,年可为村民增加收入上1000万元,种枣产业成了富民增收的“摇钱树”,实现山里人的小康梦。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