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粮食总产量年年攀高。然而,农民仍感到种粮效益太低。物价大幅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种粮成本越来越高,而粮价的涨幅"跑不过"种粮成本,即使粮食增产,农民的"钱袋子"依然鼓不起来。
粮食要靠农民种出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农民种粮能致富。否则,种粮不赚钱,谁也不会多种粮食。虽然政府每年发放的粮补有600多亿元,可分摊到农民头上,受益却很有限。我国粮食生产已获"九连丰",今年部分地区虽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但全国仍将是一个丰收年。如何增产又增收,种粮能致富,将成为农民真切的期盼。
近年来,全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实现粮食产量跨越式增长,农民收入也连年持续较快增加,粮食生产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可粮食"种强销弱"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了农民增收的涨幅。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影响农民售粮价格高低的原因,既有国家粮食政策性收购价格因素,也有市场供求变化影响,特别是由于农民粮食烘干和仓储设施不足,市场议价能力和市场主体地位不强,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经销商在收购农民粮食时随意压等、压价,严重影响了农民卖粮增收。同时,农民粮食烘干和仓储设施不足问题凸显,大部分粮食不能实现适时、适价销售,无法获得价格增长的利润空间。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