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增产带动全球食品价格下降
2024-05-05 00:10    5222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8月全球食品价格平均指数再度下滑至201.8点,较去年8月同比下降5.1%,较今年7月环比下跌1.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室研究员聂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4个月下降,主要是粮食价格大幅下跌,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全球食品价格还将弱势运行,粮价将继续呈下跌态势。

根据粮农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谷物供需情况简介》,全球粮食产量大增的预期推动谷物价格走低,其价格指数自5月起开始持续下降,且跌幅呈逐渐扩大态势。截至今年8月份,全球谷物价格平均指数已下跌至210.9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9.4点,环比下滑19%。纵然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的其他因素如乳制品、肉类和食糖价格指数分别提高2.2点至2.7点,也未能抵挡谷物价格指数跌幅大带来的下行压力。

眼下,美国预报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93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稻米产量持续增加,中东欧地区谷物生产国也相继从旱灾中得以恢复,这些有利因素都将助推2013年全球谷物产量强劲增长。粮农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谷物供需情况简介》对谷物历史性产量持乐观态度,将产量预报上调至24.92亿吨。9月2日,国际谷物理事会再一次将国际小麦产量预估从6.869亿吨调高为6.906亿吨,比去年的6.536亿吨高5.7%,玉米产量预估则从9.424亿吨调高为9.454亿吨,比去年的8.603亿吨高9.9%。

聂凤英指出,今后一段时间粮价仍将弱势运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以来推动粮价大幅上涨的干旱因素正逐步弱化。2013—2014年度全球粮食生产将从上年度的灾害气候影响中逐步恢复,播种面积和单产将会大幅增加,这将从供应和市场预期两方面对国际粮价产生抑制作用。

二是产需宽松抑制粮价上行。尽管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高温干燥,美国玉米产量仍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欧洲大部分国家、中亚和西亚小麦增产,特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增幅较大。粮食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不足需变为产大于需,库存消费比上升,特别是玉米、大米产量明显大于需求。粮食市场的这一产需宽松变化,将在较长时间内决定了国际粮价处于下行通道。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