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黄骅港沿线高污染企业密布 千年渔港遭工业化阵痛
2024-05-04 23:36    3322 

沿着黄骅境内海岸线前行,渤海早报记者发现了很多伫立的钢架、锅炉、烟囱和大型导管,临港经济区、渤海新区等工业开发已由点到线,向区域发展。部分高高污染企业建在距离海岸不足3公里的滩涂上,其潜在危害难以估算。

记者在调查后发现,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使千年前形成的天然渔港遭到破坏,渔民们的生活空间被极度挤压。

渔民健康难以保障

在冯家堡村渔港码头,渤海早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由于黄骅港修筑铁路,往海里筑坝,拦截了正常的渤海湾洋流活动,导致鱼虾产卵受阻,海鲜产量急剧下降。在北方的南排河镇码头,渤海早报记者实地查看后了解到,由于海洋生态的恶化,部分投资入股的渔船投资者选择撤股或者卖掉渔船,另谋生计。

平静的海面被打破,崛起了越来越多的大坝、钢架,渔民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据冯家堡村出生的王洪山介绍,黄骅港大规模工业开发后,钢铁、化工企业提供了部分岗位给渔民,但是进去工作后才发现,企业给渔民们提供的是工厂生产线上最低端的活,渔民们因为无鱼可捞只得务工。

狼坨村居民李俊霞介绍说,她的大家庭中近年来有两位亲戚死于肺癌,附近不少家庭都出现了这样的病例,而且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40到50岁之间的渔民发病率明显提高。“我们渔港原来空气很好,天天出海打鱼,根本没有人得呼吸系统疾病,这么多渔民患病,与当地的工业开发有关系”,李俊霞这样说。

在黄骅港渤海新区,有居民反映,在实验小学边上原来有一家化工厂,因排放废气导致数十位小学生中毒住院。因负面影响太大,在政府部门的安排下,化工厂搬迁别处,但仍在附近一公里的区域内。

洗衣服不敢在外面晒

来源:渤海早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