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7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干旱,会给山坡丘陵等不具备水浇条件的地块带来很大的减产因素,但8月25日,记者在卧龙蒲山、谢庄、潦河坡等乡镇采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蒲山镇岳东沟村的王万建正在地里收花生,见记者前来攀谈,王万建拿起一棵花生仔细端详:“看这长势,亩产估计不会低于500斤。”以眼下3.2元每斤的收购价计算,亩收益将超过1600元,作为没有水源浇灌的岗坡地,即使是丰收年景,也不过如此。见记者疑惑,王万建介绍,花生耐旱,加上他这花生是春花生,8月中旬以来旱情严重的时候,花生基本上算是成熟了,所以受影响不大。
蒲山、谢庄、潦河坡等乡镇的山坡丘陵地面积大,种植模式原本以小麦、玉米、黄豆等为主,但黄豆苗期比较脆弱,玉米扬花期、灌浆期恰逢高温天气,如果遇到旱情,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的话,很容易成灾。富民薯业合作社负责人谷光华介绍,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合作社不断探索调整种植模式,改变传统的秋麦两季种植习惯,发展花生、红薯、油菜、蚕豆、小豌豆等种植模式。以红薯为例,红薯的种植和收获时间都比较宽泛,每年的4月15日~7月1日,只要墒情良好,随时都可以种红薯;早春红薯眼下已进入收获期,根据市场行情和大田墒情,收获期还可延后两个多月。“总体上说,种的时候有墒,收的时候没连阴雨,红薯就能有不错的收成。”经营1万多亩红薯的谷光华很有经验,“收完红薯种油菜、蚕豆、小豌豆等作物,明年春天收获,产量虽然不高,但收购价钱不低,算下来,亩均效益比种小麦、玉米还要高。”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考虑种植耐旱作物,是蒲山、谢庄、潦河坡等乡镇调整种植结构的根本原则。虽然7月中旬以来持续高温干旱,但因为红薯苗期墒足,膨胀期干旱之后有透雨,这样的气候条件极利于红薯生长。“保守估计,今年的红薯亩产要突破8000斤,比去年增产15%以上。”谷光华告诉记者,种植结构的调整,又调出了一个丰收年。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