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安徽合肥构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新体系
2024-05-04 22:30    6511 

巢湖岸边,绿油油的百亩水稻田下,一千多只小鸭子欢乐地跑来跑去,捕虫吃草。

村民鲍发根在田里忙得不亦乐乎,“这鸭子在稻田里捕食,不仅能刺激水稻生长发育,还能减轻病虫害,而且鸭粪能当肥料。”提起自家的稻鸭共育饲养模式,鲍发根说:“好得不得了。”

环境美了 水稻田下跑鸭子

生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鲍发根家的稻鸭共育工程,是合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功能多样的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大城区”农业“融城发展”,打造城市生态屏障;“环湖”区域,优质低碳、绿色经果、健康渔业、生物科技、文化休闲等现代农业随处可见;而位于特殊地理位置的江淮分水岭则要特别了,“岭区”地带的农业以集约型、节约型旱作为主,让“避灾农业”扩面增量,“目前合肥已经形成了‘岗瓜圩藕、果蔬并进、山岭茶竹、种养并举、三产融合、板块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合肥市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李俊说。

技术新了 农技师田间指导

“哪一户农民有需求,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就能来到哪里。”王丽在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监督管理总站工作,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她都要和千余名专业农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朋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至2012年,他们已经为全市测土配方施肥901万亩次。科学配比能让化肥利用效率提高10%左右,每亩减施化肥2.32公斤。此外,合肥还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2012年全市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240万亩次,有效减少了农业农药使用总量及生产污染物产生量。

如果说这些农业生产上的源头控制,着力“减量和拦截”,那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则是将垃圾“变废为宝”。据统计,目前全市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8.64万户,养殖场沼气工程537处,大型沼气工程17处,建池总容积74.64万立方米,年产沼肥1200万立方米。

集中化育苗、大型旋耕机作业,秸秆还田禁烧,合肥一直走在前列。201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秸秆还田面积410万亩,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减轻了秸秆污染压力。

钱袋鼓了 家门口打工心里安

来源:安徽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