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沿海工业。摄影 王晓明
素有“渔业摇篮”之称的渤海,是整个北方海洋渔业资源的源头。数百年来靠海吃海的渔民,无奈地发现,海里渐渐已经无鱼可捞。
污染从上游起层层累积
“九河下梢天津卫”。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支流无数的海河水系宛如一幅扇面,天津则是扇柄。北边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边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河系,最终都在天津汇入海河,并东归渤海。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网站公布的《海河流域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显示,包括子牙河、大清河等从周边省市流入天津的河流,水质类别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劣v类,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氨氮等一系列指标超标。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生态领域专家孙军在接受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周边人口密集城市对天津水环境治理造成不小的压力,“周边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是天津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保护需要大量投入,加上河水流经多个地区导致污染责任认定难,在保护上,上游往往不像饱受水污染困扰的下游那么迫切。
国家海洋局的监测显示,渤海近岸生态监控区多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状态区域逐年增加。
汉沽渔民接受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说,20几年间随着污染加剧,渤海中如对虾、白鳞鱼、黄花鱼、鲳鱼、凤尾鱼、梭鱼、鳎麻鱼等过去盛产的品种相继断档或濒临绝迹。
此外,渤海污染还带来赤潮灾害频发。天津市海洋局连续监测显示,2002年至2006年天津海域赤潮灾害发生面积分别为1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720平方公里、750平方公里和860平方公里。
控陆源污染需多方联动
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渤海面积仅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不到20米,水体每60年左右才能交换一次(也有专家说约200年)。从2006年至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的gdp由5.5万亿飙升至8.7万亿,增幅为58%;海水污染面积从1.189万平方公里(约占15%),上涨到1.699万平方公里(约占22%)。《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渤海湾水质极差。”
来源:渤海早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