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水产养殖贴士:秋季养鱼应抓好水质调节工作
2024-05-04 22:02    1960 

秋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池塘水质的优劣与否就成为鱼类饲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必须抓好调节水质工作,其主要措施是:

一、清淤改造 池水太肥,秋季水温高,消耗大量的氧气,容易导致鱼浮头或泛塘,也不便于拉网操作管理。因此,必须进行清淤改造,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一般保持淤泥厚度10~15厘米。

二、药物改良 改良水质的常用药物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石灰,二是使用光合细菌制剂。不定期地对池塘施放生石灰调节水质,既可改善养鱼池塘水的酸碱度,减少有毒气体,控制病菌繁殖,又能防止鱼病发生。但须用新鲜呈块状的生石灰,其用量为水深1米时每亩每次用15公斤,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每间隔20~30天泼施一次。光合细菌制剂(鱼药商店有售)首次使用时,按每立方米水体投放5克,以后每10立方米水体每次投放3克,每20天左右使用1次。使用时,应全 池均匀泼洒。

三、开增氧机 秋季气候炎热,水质变化快,同时投饲量大,鱼排泄物多,水质易污染。所以,要坚持在晴天下午2~3时启动增氧机一次,调节水质,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池水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此外要注意:连续高温阴雨天,宜半夜开机;天气闷热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中午开机时间缩短;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

四、加注新水 加注新水可增加溶氧和营养盐类,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浓度,恢复池水中所含成分的平衡。

一般每10~15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或注水的量占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并要保持水位在1.5米以上。如池水严重恶化,应排出池水三分之一后再注入新水。加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2~3时前进行。傍晚时,禁止加注水。

来源:科技信息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