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稳步推进。图为四川省三台县银家湾村农民正用小型农机收割水稻。 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国内禽畜养殖业发展快速,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图为位于山东蓬莱的民和股份公司鸡肉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今年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为132元/百斤。8月10日,江西省南昌县粮食局收购仓库周围满载粮食前来交储的大车。 本报记者 杜 芳摄
一个时期以来,保护价托市收储政策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也防止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受机械化水平、人力成本、托市收储、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在外部市场价显著低于国内的新形势下,托市收储频遇尴尬。
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当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先看大米。8月2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9月交货糙米报收1550.50美分/英担,折合人民币1.87元/公斤。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籼稻9月合约价格为2501元/吨,以籼稻出米率75%计,不考虑加工成本,则大米单价约3.335元/公斤。国内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78%。
再看玉米。内蒙古、辽宁几地今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大致在2240元/吨。8月2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合约报收2386元 /吨,芝加哥期价则不足人民币1200元/吨,国内价约为国际价的两倍。即使加上运费和其他各项税费,进口玉米也比国内便宜。“国内玉米价格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说。
大豆、油菜籽、棉花、糖情况大致类似。大豆每吨国内现货价4500元,进口到岸价4200元。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到岸价每吨4300元,国内现货 5100元。国家棉花临时收储价每吨为20400元,但进口到岸价才17000元/吨。外盘原糖每吨进口到岸价低于4000元,而我国主产区柳州、南宁中间商报价约为5400元/吨。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