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独家报道了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流入国储托市收购后,随即引起中储粮总公司的重视,派员调查。
8月25日,中储粮官方宣布,抽调得力人员,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等,如果出现违规,将严肃处理。
本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国家已经托市收购470万吨油菜籽(包括折合菜油),四川地区收购近70万吨。
不过,由于四川、湖南等三地企业存在利用低价进口转基因菜油“顶包”托市收购,再加上故意抬高价格少收或者“做样子”,行业人士怀疑上述数据不一定准确。
中储粮派遣调查组检查,这让一些违规企业惴惴不安。本报致电四川相关托市企业,一托市企业常务副总进行了回避。
事实上,自从2009年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以来,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逐年下降,并未真正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而让加拿大农场主获益颇丰。
中储粮出手调查
委托企业属于独立法人,难以做到像中储粮下属的企业那样监管
在本报报道油菜籽托市收购存在明显作假后,已经引起国家粮油托市收购总负责企业中储粮的重视。
8月25日,中储粮官方宣布: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决定派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重点就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收购资金使用,以及库存品质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将严肃处理,并将检查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本报致电中储粮官方新闻发言人程秉洲,但电话无人接听。有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调查组已经去调查了”,具体细节情况了解不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