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思辨
2024-05-04 21:19    6261 

农村是个简单但又不是很好懂的地方。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多亏了承包制的推行,才总算解决了温饱问题。不过,走在田间地头,也有一丝丝困惑,那会当然不解,现在多少有点明白了。承包制让每家每户有了自己的田地,这是农民最愿意看到的事情,积极性当然就会高涨。于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地盘,是每个家庭所特别愿意做的事情。但土地面积有限,扩大地盘就显得比较困难。这难不住农民,一来把各种几角旮旯利用起来,松松土、施施肥,就可以种上蔬菜了;二来就是在修理田时,从公用的田埂上多挖那么几下,似乎自己的田地的面积就变宽了。其实能增宽多少呢?也就多种一排水稻而已,增产非常有限。但众多家庭就喜欢挖,充分展示了承包制后家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结果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田埂越来越窄了,还得生产队出面协调,来确保田埂必要的宽度。还有就是放水问题。水稻需要水,但水渠是公共的,于是一些家庭为了一己之私,就会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自家的田地里多放点水,而不是按照原本的水的流向操作。这还得生产队出面派出专门的管放水的人来管理水渠的放水问题。

如果是在农村长大的,并且真的干过农活的,就会对我前面所讲的情节非常熟悉。的确,承包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纠正了过去不正确的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公共领域。这样看来,早期公社还是有点好处,那就是让农村的公共领域变得有效率,比如水利设施建设;统一安排公共资源采伐和利用等等,而这些优点并没有在承包制之后得到有效继承。正如早年实行公社制度时完全无视农民的私人利益一样,后来实施的承包制则完全无视了农民的公共领域,相当于矫枉过正了。当然,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承包制所带来的土地碎片化的问题,于是试图通过推行家庭农业来加以整合。但究竟什么是家庭农业?其实还是一头雾水。

来源:中国经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