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山东省努力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海洋捕捞形势向好
2024-05-04 21:14    5937 

8月21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伟杰在做客《阳光政务热线》时表示,受渔业资源变差、大风天气偏多、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山东省近海捕捞生产有所下滑,海洋捕捞总产量7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8%。经过休渔期的休养生息和增殖放流,预计今年下半年海洋渔业资源将有所恢复,回捕增殖资源将成为渔民增产创收的重要来源,渔船海洋捕捞生产形势将好于上半年。

王伟杰介绍说,近年来,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海上海岸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山东省近海渔业资源一直处于衰退之中,渔业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低质化,资源生产功能严重退化,对虾、带鱼、小黄花鱼等传统渔业资源已形不成渔汛,优质鱼类比重仅占10%左右,低值鱼类成为近海捕捞的主要对象,海洋捕捞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作为小马力渔船春汛生产主要捕捞对象的爬虾资源,也在今年出现产量的大幅度下降,渔船出海时间较往年减少,许多渔船靠港停产。

为此,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采取了3项措施,涵养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一是大力开展增殖放流。近年来,山东省增殖放流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增殖放流种类越来越多,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放流水域遍布整个山东沿海。“通过持续大规模的高效放流,山东近海衰退严重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明显得到了补充,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大宗放流品种已形成了稳定的秋季渔汛,牙鲆、半滑舌鳎等放流鱼类资源量也不断增多。”王伟杰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积极拓宽增殖发展空间,着力优化放流物种结构和布局,扎实推动“蓝黄两区”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是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补渔业资源效果明显。礁区已成为山东省优质刺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的主要产区,并为群众休闲游钓开辟了优质钓场。下一步,山东省将继续扩大建设范围与规模,在保持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受益面更大的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

来源:中国海洋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