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上,我市船老大章献通开着拖虾船回港,结束了长达半个多月的捕虾作业。跟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归来张献通愁容满面——“虾变少了!”
虾产量少有隐忧
8月起,为期两个月的桁杆拖虾和流刺网伏季休渔正式结束,我市的拖虾船、流刺网渔船纷纷出海作业,现大多数渔船已回港,章献通的拖虾船就在其中。
据了解,章献通归上望渔业公司管辖,该公司挂靠有82艘渔船,其中有10艘拖虾船。“目前仍有一些拖虾船在海上作业,而回港的船老大都称虾产量很不理想。”上望渔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孝宣说。
上望东方渔业有限公司出海的拖虾船也遭遇此番情况。该公司负责人蔡阿陆表示,今年休渔期后的第一次捕捞产量是历年同期最少的,去年8月18日,一艘拖虾船的产值达20多万元,而今年产值只有10多万元,缩水过半。与此同时,工人费用的上涨、油费的投入也让船老大们有点吃不消,“这趟出海作业,有些渔船面临入不敷出的境地。”陈孝宣说。
产量变少,虾的价格却没上涨。在海上,章献通把新鲜的虾销售给专门收购新鲜海产品的渔运船。“从原本虾1600元/百公斤缩水到了1200元/百公斤,而多年以前,虾的收购价格曾达到2600元/百公斤。”章献通说。
过度捕捞导致“东海无鱼”
在虾变少的背后,渔民们苦涩地感受到“东海无鱼”的现实。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按理说,东海的鱼少了,虾应该会变多,但此次拖虾船遭遇了完全相反的局面。有专家表示,“东海无鱼”致使越来越多的渔民加入到捕虾的队伍;加上个别城市的拖虾船是电虾,威力太大,把虾子虾孙都给捕了,这样灭绝性地捕下去,虾的产量自然减少。
在海上颠簸了38年的船老大林修其,深刻感觉到东海里鱼的种类和数量在剧减。他举例说:“以前一条船一网里白花花的都是鱼,两艘渔船装满大约有5万公斤,现在顶多只有2万公斤。”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