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水产企业,不少产品远销海外,有的出口量在全省都数一数二。记者近日从黄岛区滨海街道办获悉,为发展蓝色经济 ,他们鼓励发展深海、高效养殖,在海产品的养殖 、加工、贸易等方面走上了深加工、高科技的路子。以黄岛区生产的赤贝为例,“初加工赤贝出口价格每吨2.2万元,深加工开片之后,价格能达到每吨30万元。”近期,市场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黄岛区有关部门表示,依靠龙头出口企业的拉动作用,还将鼓励更多的渔民加入到赤贝养殖的产业链条中,为渔民增收创造更稳定更便捷的创业途径。
小 知识
赤贝不等于“毛蛤蜊”
说到赤贝,不少市民称其为“毛蛤蜊”,实际上两者并非完全相同。
从事多年贝类养殖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毛蛤蜊长得个头小,赤贝则要大得多。赤贝的肉更红,说明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更高口感上赤贝要比毛蛤蜊更鲜美一些。而且赤贝长到三年以后,个头就比较大了,有些直径能达到4~5厘米。而毛蛤蜊长不到这么大,一般比较小。
据专家介绍,赤贝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生活在20~35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赤贝为冷水性贝类,生活水温为5~15℃,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宜鲜食。
一家企业年出口近千吨
“对于水产品的加工、养殖,我们鼓励的是走高效、生态的路子。比如说贝类养殖,最好是发展深海养殖。这样一来 ,既保护了海岸线上的原生态环境,又能为当地渔民带来较高的收益。”滨海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在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出口等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扶持发展了不少企业。
鑫龙源水产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的赤贝出口量最多时达到每年近1000吨,出口额超过2000万元。“在山东省范围内,出口赤贝的数量来看,我们是名列前茅的。一般会把产品出口到日本。”该公司总经理李华中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