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黄颡鱼池塘养殖新法的水质管理技术
2024-05-04 20:30    4870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黄颡鱼成鱼养殖新法的水质管理技术。

一,定期加注新水

一般每10天~15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每7天~10天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15厘米~30厘米。

二,掌握适宜水位

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池水深70厘米~80厘米,以利水温提高和浮游生物繁殖,以后随着水温的提高逐渐加深到1.5米~1.8米。

三,调节池塘水质

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保持池水ph值在7~8.4之间;每10天左右在食场和增氧机处用2千克漂白粉或5千克生石灰化水泼洒1次,进行局部水体消毒;每池配1.5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开机增氧。

四,控制池水肥度

黄颡鱼在体长8厘米以前,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应通过适当施肥保持池水适宜肥度,透明度掌握在20厘米~30厘米;鱼体长8厘米以上,食性已经转变,要改施肥为投喂饲料为主,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白玉)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