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的豆角被烈日烤成了干草
长时间干旱导致池塘干涸,塘里的一条鱼被晒了成鱼干
即将枯竭的河水已经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
面对玉米绝收,罗河镇七桥村村民非常失望
水面干涸,水鸟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对于都市人来说,这个高温少雨的夏秋之交令人烦躁;而对于望着干枯水塘和土地的农民来说,干旱让他们赖以为生的收成拉响警报。昨日,记者走访了干旱较为严重的庐江县。整块玉米地枯黄绝收、稻田边的当家塘行将枯竭、依靠数十年的小渠完全断流......一个多月来,每当天际边传来沉闷的雷声都让农民们心怀希望,可总是以失望收场。他们在寄望于天的同时,也在与天抗争。
塘底的蚌壳一捏就碎
昨日中午12点30分,在庐江一条县道边,庐城镇马厂村王大姐正在抽着小塘里的最后一汪水,“也就这一下午了,明天水就没了”。村里的老朱说,今年单季稻大多欠收,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双季稻。可事实上,村里的当家塘早已干涸。 “别看现在塘里还有一些水。这都是从其他地方抽来的。”而这些水也只够给秧苗几天的“保命期”。一旦塘水抽完,村民们说,想收成恐怕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马厂村南边有一口水塘,原本是村民浣洗的地方。眼下,池塘底部龟裂出条条裂缝,老朱竟然可以将整只手伸进去。枯裂的河床上,一只河蚌早早送命,外壳一捏就碎。河蚌边一条小鱼也跟着“陪葬”!老朱说,村子里虽然有自来水,但均出自一口大井,自从一口口池塘干了之后,井中也没有多少水了。村民们的饮用水只能省着用。
记者探访中沿庐江多条县道行进,道路边罗列着许多池塘,不少只有最后浅浅的“底子”。
数十年的小渠断流
下午三点,烈日把泥河镇田地里的棉花死死“摁”住,抬不起头。瓦洋河边,不少村民也耷拉着脑袋守候着插在河里的水管。这条瓦洋河是条泄洪河,河床已接近干涸,只剩大大小小的些许水坑,这是村民最后的希望,抽完这汪水只能等待下雨或外援。
来源:中安在线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