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地处“塞上江南”的中心,这里不仅有水稻的规模种植,水产品养殖也同样丰富。昨日,记者从银川市科协第十五届科技沙龙上了解到,目前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1.8万亩,已成为西北最大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与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银川因为充足的淡水资源,近年来陆续引进了大量的外地水产品品种。银川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段洪威介绍。“罗氏沼虾、南美北对虾、大闸蟹、黄河鲶、黄河鲤、福瑞鲤、团头鲂、鳜鱼、鲟鱼等30多个品种,已经在部分地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引进这些新品种,一方面是增加银川鱼产品种类供应,降低销售价格,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供应西北及周边地区。“全市水产品80%销往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周边省区,成为西北最大的商品鱼集散地。”段洪威说。增加了品种,拓宽了销售渠道,渔民也因此受益,全市6000户养鱼户,现在每年的人均收入达到 8000元。
贺兰县新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宁夏最大的国家级苗种繁育基地。该公司总经理王旭军介绍,他们采用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方式,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相当于金凤区全部的养殖面积。通过协会,将农民和公司、市场连为一体,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支持,使得户均增收910余元,实现了农户与企业双赢。(半寒)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