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二季度国产大豆价格下滑
2024-05-04 19:30    9967 

二季度,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受到进口大豆的冲击,近一段时间以来,国产大豆市场行情一直难有起色,呈现出低位弱势运行态势。油脂消费疲软,高库存和庞大数量的进口等诸多利空因素云集油脂现货市场。油脂全产业都在炎炎夏日中度过行业的冬季。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二季度油脂油料进口大幅增加。6月进口大豆到港881.37万吨,预计7月份到港超过720万吨,较第一季度成倍增加。1~5月份菜油进口75万吨,菜籽进口16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88%和38%,低价进口油脂油料冲击着本就疲软的国内市场。

库存统计显示,油脂库存目前仍持续高位。7月份以来国内油脂库存高企而需求低迷的格局延续。豆油季节性消费淡季来临及国内餐馆业消费不振令豆油去库存化进程仍在缓慢进行。截至7月末国内豆油商业库存量仍维持在约84万吨的水平,而棕油库存仍达近130万吨的历史高位水平。目前国储菜油库存仍约360万吨,总油脂库存近600万吨,接近饱和状态。随着6~7月国内大豆到港量恢复增加,国内油脂供应继续加大,部分油厂出现胀库现象,整体油脂基本面仍偏空。

大豆进口量的增加,拉低了国产大豆的价格。与之前相比,大豆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10元,下跌0.20元,降幅3.77%。据了解,这几年以来,市场上国产大豆行情一直呈相对平稳运行态势,很少有明显性上涨或下跌的行情出现。当前每公斤5.10的价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年间基本没有什么涨跌,这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无论是从产地农户的种植收益上,还是销地批发商的销售利润上,都显得失色不少。

当前,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包括豆制品类及少量的蛋白质提取,用于榨油的量很小。加上近几年我国油用大豆主要以进口为主,而且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将国产大豆挤出榨油行列。这样以来,国产大豆的终端消费市场缩小,其价格也很难有大的起色,进而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据悉,我国大豆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之势,产量也相应减少。

来源:国际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