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海参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山东、辽宁、河北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渔业的支柱产业。
如今,北方养殖海参的热度逐渐蔓延至南方,南方海参养殖在近几年逐渐火热。记者日前获悉,已有晋江企业整合南北方资源,尝试建立一条集育苗、养殖、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以技术手段将刺参带入本地市场。
南北合作养殖新尝试
近年来,海参以市场行情好、效益高、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吸引众多养殖户与投资客的关注,生产规模与产量均成倍增长。而这其中如今也出现了晋江人的身影。
“海参作为一款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在北方市场发展得已相当成熟。以青岛为例,一条街上就能出现10多家门店进行销售。而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晋江,这个市场仍较为空白。晋江人向来注重养生保养,其市场潜力不言而喻。”大洋生物资源(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清赟告诉记者,其公司尝试将刺参的选种、育苗、养成、加工直至销售集为一体,建立一条专业的海参产业链条,而这在晋江尚属罕见。
“如今晋江出售海参的主要是以经销商、中间商为主,能真正拥有养殖场的较为少见,能够进行自主科技研发的就更少了。”林清赟表示,为了进一步凸显其产业链优势,其公司在海参原产地核心区山东青岛建立了采捕基地,同时在泉州也拥有多个养殖基地,充分整合南北方资源,并结合本土的养殖优势,确保了产品品质,也让消费者进一步感受其推出的“辽源浓缩鲜刺参”的独特口感与营养价值。
科技研发成养殖重点
在走访几家滋补行门店后,记者发现,如今晋江市面上出现的海参产品以干海参为主。据了解,此种经过加工过的海参产品保有新鲜海参的一定量的营养价值,并且容易存放运输,是如今流通量较大的海参产品。
多年从事海参养殖技术科研的技术员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海参有自溶的特性,在将其捕捞上来后如果不马上进行处理,海参就会自己融化成液体。基于技术手段等因素限制,目前海参采取的多是以干参的技术手段进行保存。
李先生表示,为了进一步保存海参的营养价值,如今不少技术人员都在尝试研发新的加工技术,以解决海参保存及运输的问题。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