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菜籽市场将粕强油弱特性发挥地淋漓尽致,给做空油粕比的投资者以丰厚回报。
尽管菜粕面临进口放开、需求转淡的预期,菜油存在绝对价格低、期现价差大的问题,但油粕比下跌趋势不会完结。
政策滞后市场出力不讨好
.众所周知,为保护农民利益、稳定自给率,国家对包括菜籽在内的农产品(000061,股吧)进行收储,菜籽托市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1.85元/斤提升到2013年的2.55元/斤。国家逐年提高托市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国内菜籽由于政策支撑,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国内菜籽不断受到进口菜籽和菜油的冲击,导致国内临储库存逐年提高,农民、加工商、国家都深受其害,临储政策边际效益呈现出递减现象。
菜籽价格逐年提高,农民却不买账
临储政策每年都在实施,但由于人工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种植油菜不如种植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的收益明显。目前,我国油菜种植大部分还是人工耕作,费时费工费力,而小麦种植可以完全机耕机种机收,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产区调研中,一位农民大致算了一笔账:种15亩油菜正常年景半年的总收入在4000—5000元,种植小麦正常年景收入在5000—6000元,而壮劳力外出务工的月收入一般在3000—4000元,那么半年的收入就是18000—24000元。显然,除了外出打工,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相对省力的小麦,油菜一般种够自家吃的即可。
尽管菜籽价格因为政策支持在逐年提高,但农民似乎并不买账,因为从种植收益来说,油菜并不是最佳选择。
国家饱受菜油库存压力
由于菜籽不易储存,临储近几年一直以菜油的形式进行储备。截至2013年新菜籽上市,临储陈菜油库存在350万—380万吨。2013年国家对新菜籽的临储计划是500万吨,按照35%出油率计算,今年的临储完成后,菜油库存将增加至520万—550万吨。
来源:期货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