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摘茶,品茶,在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的香气扑鼻。2013年,长沙县茶园面积91738亩,上半年全县茶叶加工总量16128吨,产值超7亿。长沙县茶叶主产区位于金井镇,镇上两家龙头企业,湘丰茶业和金井茶业均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基于此,在近期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中,长沙县赫然在列。
“我们曾经也经历过困难时期。”饶树林,湘丰茶业生产部经理,在金井镇从事茶业行业已有十余年。在他的回忆里,这里的茶叶也经历过许多发展中的阵痛:没有知名度、产品卖不出……那么,金井茶叶是如何“逆袭”的?
从“三无公司”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金井镇茶业发展之初,也不过百余亩茶园,上世纪90年代时通过企业改制才开始逐渐走上发展轨道。也正是从这里起步,金井镇的两家龙头茶叶企业逐渐从原始的茶厂,变为了现代化的企业。2001年,饶树林进入湘丰茶业工作,而当时正是企业发展最艰难的时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茶叶,也没有人愿意买。”茶园里的茶叶在采摘、加工后,被堆放在仓库,成为无人问津的滞销品。
“我们老板的汽车后备箱随时放着茶叶,到处推销,但是到处吃闭门羹。”对饶树林等老员工来说,那是公司最难过的一段时期,不仅老板跑销售,连他们这些生产人员也要帮忙开拓市场,“连年终福利,也是公司卖不出去的茶叶。”
饶树林用一个词概括了当时湘丰茶业的状况——“三无公司”:无品牌、无基地、无资金。
而2002年金井茶业在总经理周宇接手之时,也面临着资金压力大,设备、厂房陈旧的问题。“虽然金井是老牌茶厂,不过还是停留在自产自销、跟一些茶叶公司做配套。没有自己的话语权,都是别人订多少,我们做多少。”周宇说,当时根本谈不上品牌。
这样的两个企业怎么能摇身变为现在的模样,饶树林认为很大一方面要归功于“当地政府的支持”。
据金井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对茶业发展有土地、政策上的倾斜,金井镇所有的招待用茶、客商礼品等都是使用本地企业出产的茶叶。
当然,企业也没有浪费这个机会,除了销售茶叶,还在本地公共服务场所的一次性纸杯、烟灰缸等物品上印上了自己的品牌名。
来源:第一茶叶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