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储存藏隐患导致粮库过火,“转圈粮”骗取国家巨额粮补……近期,多地粮库频遭曝光,新华社报道直指粮食收储环节诸多“黑洞”。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库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是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稳定器。粮库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据统计,我国有2亿农户,100万“粮贩子”,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8.75万家,粮库3万多家。粮食收储支系庞杂任务艰巨,如何守好粮库、堵住粮食收储“黑洞”,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
在储粮行业内有着这么一句话“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
今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中储粮2011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中储粮所属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分直属库违反国家规定,通过出售给关联企业再回购的方式,获利1702.58万元。
其实,这种“转圈粮”在业内已不算是什么高超的舞弊手段——陈粮出售时,粮库将陈粮以低价“卖给”相关企业,新粮收购时,再高价买回之前卖出的陈粮,但这期间“账动粮不动”,而国家发放的购粮补贴已经落入私囊。此前曝出的李长轩案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多个基层直属库玩的也是“转圈粮”把戏。
除了“转圈粮”,粮库捞钱的招数还有很多,同时基层粮库疏于管理,也给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粮食安全。
2011年7月,中储粮安徽分公司涡阳直属库被曝出高价收购低等小麦,6万多吨小麦多支付200多万元收购金。今年5月31日,中储粮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过火粮囤和货位共80个,粮食约5万吨,直接损失近亿元。
来源:科技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